主講人:安徽省馬鞍山市當涂縣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 王仲生
健康的腸道黏膜紅潤光滑,血管清晰可見,但如果黏膜上出現了一個個隆起的“小肉贅”——息肉,就是腸道在發出健康危機警報。結腸息肉,尤其是腺瘤性息肉,常被視為結腸癌的“前奏”,需要特別引起重視。
1.結腸息肉很常見嗎?
結腸息肉是一種生長于大腸(結腸)內壁的小肉贅,是大腸黏膜上的隆起性病變,常見于50歲以上人群。隨著年齡增大,息肉的發生率也會升高。其誘因包含多種因素,如炎癥刺激、遺傳、飲食不當等。結腸息肉的大小從幾毫米到幾厘米不等,小的肉贅一般是良性的,但也有一些息肉會發展成癌。要想及時地發現、治療結腸息肉,就必須定期進行腸鏡檢查。
2.結腸息肉有哪些類型?
當息肉在結腸內壁上形成并逐漸增大時,可能經歷一系列細胞變化,最終轉化為惡性腫瘤,即結腸癌。這一過程可能是緩慢的,不過一旦息肉發生惡變,癌癥的發展速度就會加快。醫學界通常將結腸息肉分為腫瘤性息肉(如腺瘤性息肉)和非腫瘤性息肉(如增生性息肉、炎性息肉等)。一般來說,腫瘤性息肉發展為癌癥的概率更大,非腫瘤性息肉癌變風險較小。不過,息肉的惡變風險還與性別、年齡、遺傳、息肉大小等相關,即使長的是非腫瘤性息肉,也不能放松警惕。
3.結腸息肉有哪些癥狀?
結腸息肉在多數情況下是“沉默”的,特別是早期階段,患者往往不會感受到明顯不適。但隨著息肉逐漸增大或數量增加,可能引發一系列腸道癥狀。首先,便血是一個相對常見的警示信號,一般表現為血液與糞便混合,或便后出血;其次,出現大便習慣的改變,如腹瀉、便秘,或兩者交替出現;再次,腹部出現不適感,如隱痛、脹滿感可能是結腸息肉存在的表現。
但需注意,這些癥狀并不是結腸息肉特有的,其他腸道疾病也可能出現類似癥狀。因此,一旦出現上述癥狀,應盡早進行專業的醫學檢查,以便準確診斷和治療。
4.結腸息肉如何診斷?
臨床上,腸鏡檢查是診斷腸息肉的金標準。腸鏡是一種前端帶有攝像裝置的軟管,通過肛門進入腸腔。醫生不僅能用其觀察腸道內部狀況,也可在發現息肉后,立即切除或切片送病理檢查。此外,糞便隱血測試、大腸CT掃描等也可輔助檢查結腸息肉。
5.結腸息肉如何治療?
手術是腸息肉的主要治療方法,及時切除可以避免發生癌變。手術方式因息肉的大小及部位而異。隨著醫學技術發展,現在絕大部分息肉均可在內鏡下微創切除。較小的息肉可在腸鏡下直接鉗除;體積較大、多發或位置不易觸及的息肉,可以反復經內鏡切除;只有少數需進行外科手術。
6.切除后會復發嗎?
切除結腸息肉后,由于可能留有殘基或存在漏網之魚,加之生活習慣、遺傳等因素還在不斷影響腸道,仍有復發的可能。建議切除結腸息肉后,要在醫生指導下制訂合適的隨訪計劃,定期做腸鏡檢查,以確保及時發現并處理復發的息肉。
7.如何預防結腸息肉?
雖然目前尚無法直接預防結腸息肉的形成,但以下健康生活方式可能有助于降低患病風險。
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。糞便長時間蓄積,可刺激腸黏膜增生,增加息肉發生風險。新鮮果蔬和全谷物富含纖維的食物,是腸道的“清道夫”,有助清理腸道“垃圾”,排出“毒素”。高脂肪、高蛋白的食物雖能補充能量,但吃多了會增加胃腸負擔,需控制攝入量。
規律運動。保持適度的身體活動,有助維持腸道蠕動,促進腸道內容物排出,減輕對腸道的刺激,從而減少腸道炎癥和息肉的發生。
戒煙限酒。大量研究表明,吸煙和過量飲酒都可能增加患結腸息肉和結腸癌的風險,建議戒除。
定期檢查。從50歲開始,建議每5~10年做一次結腸鏡檢查,有高危因素(如有結腸癌家族史)的人群,需要更早或更頻繁地進行檢查。由于結腸息肉與結腸癌之間聯系緊密,醫學界格外強調對結腸息肉的早期發現和干預。通過定期的腸道檢查,可以及時發現并切除息肉,從而阻斷其向癌癥發展的進程,對于降低結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義?!?/p>